用户类别:
证件号:

密码:        忘记密码

验证码:




扫描二维码关注涌峰微信号

私募评比”五花八门” 乱象有望迎来监管约束

2017/2/27 15:47:42 作者:第一财经日报
     经过两年的蓬勃发展,私募基金规模在2016年10月超越公募。然而颇为尴尬的是,私募行业目前依然没有一个公开、透明、完整的科学评价体系,导致目前私募基金评价业务方面乱象丛生,各类评比五花八门。
 
    不过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注意到,这一现象即将迎来自律监管部门的约束。中国基金业协会秘书长贾红波在“2017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”上发表讲话表示,接下来将采取系列措施完善自律规范,遏制私募基金评价乱象,规范行业发展。
 
    私募基金评价乱象丛生
 
    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12月底,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433家。已备案私募基金46505只,认缴规模10.24万亿元,实缴规模7.89万亿元。而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截止2016年12月31日,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9.17万亿元,份额规模合计8.86亿份。
 
    尽管行业规模已经实现了历史性飞跃,但私募基金评价业务的完善速度却远没跟上规模扩张的步伐。
 
    “对比公募基金的评价业务,私募基金评价开展的比较晚,评价机构不多,商业模式不成熟。此外,私募基金评价业务还面临着数据不全、覆盖面不广、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难题。”贾红波表示。
 
    另外记者也注意到,从2015年以来,包括媒体、第三方财富机构等举办了名目繁多的私募基金评比。在记者的朋友圈中,时常可见私募管理人转发相关拉票链接,请朋友圈好友帮忙投票。
 
    “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去仔细探究过这个评选是不是科学。主要是现在私募监管很严,公开宣传不能做,但大家都想做出一个品牌。参加评比如果获奖,其实也是一种增信的方式。”上海一家老牌私募的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。
 
    据贾红波介绍,目前私募基金评价业务主要存在3方面乱象。
 
    首先是部分评比的高收费增加了行业负担。“部分机构或组织以颁奖、排名为噱头,向机构索要费用或者各种利益。以评价为诱饵,吸引机构参加活动,增加自身知名度。”贾红波称。
 
    另外,目前私募基金的估值标准不统一,分类标准不统一,与此相对应的是,很多私募基金评价标准不公开、不透明,评价的随意性比较强。这也直接导致部分机构热衷于各种评奖、排名,以此来进行自我增信,扰乱了行业秩序。
 
    值得注意的是,贾红波最后还指出,部分评价缺乏独立性,存在私益冲突之嫌。一些机构或组织在做评价的同时,积极拓展自己的母基金业务。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,存在利益冲突,有的甚至暗中打压竞争对手。”
 
    “这就是强调防火墙要做好,现在相对规范的第三方机构,销售和评价、管理业务是单独分开为两个公司的。销售和评价之所以不分开,是因为要通过评价来找到好的基金。”上海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向记者表示,按照目前的监管的思路,把3个业务都分开,在防范利益冲突方面会有更有效,可能也是受监管层欢迎的。
 
    监管约束有望完善
 
    “没有科学的私募评价体系,如同缺乏行业的好坏分辨标准,市场容易出现’劣币驱逐良币’现象。评价体系能够对私募机构形成正向引导,让市场自发地优胜劣汰。”贾红波表示,建立具有行业公信力的私募评价体系,可以把过去神秘、分散、难以获取的私募信息变成简洁明了的评价结果,能够提高公众对私募的理解和信任,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。
 
    前述私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,如果能有一套相对固定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,也节省了私募奔波于各类评比中的精力和成本。“现在私募行业内部是越来越规范了,外界对我们的评价标准却还是无章可循。如果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,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挑选私募时候的尽调成本也会降低,对双方都是好事。”该负责人称。
 
    就基金业


全国客户服务专线: 400-668-8801   www.topfund.com.cn  联系我们
沪ICP备 14007645号-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994号
Topfund © Copyright 2006-2024.